認識麵團發酵: 麵糰發酵是一個有趣的過程,在揉麵之後必須歷經的步驟,且『發酵』到底是怎樣的變化過程。發酵過程能鬆弛經過揉整後的麵團,能讓揉整後排列均勻的麩質變得柔軟、具有延展性。同時在過程中,酵母細胞會與澱粉中分解出來的「醣」產生作用,釋放二氧化碳氣體 (造成膨脹) 及酒精 (形成氣味)。這個發酵作用一但啟動,就會在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發酵過程持續地進行著,直到麵團被送進高溫烤箱時才會完全終止。在酵母的選擇與添加比例可透过吹泡装置(DOUGH INFLATION SYSTEM) 进行量化面粉质地經添加劑调配出质量稳定且符合大众期待的商品。 時間與溫度讓麵包更具風味: 麵包的風味關鍵就在於「發酵」過程中產生的大量香氣分子,這是藉由酵母菌與麵筋作用而來,因此無麵筋 (無麩質) 烘焙的麵包,則無法提供這種氣味。至於造成這氣味「好」或「壞」的變數,則來自環境溫度與時間兩個變數。運用『預先發酵 – 倍增酵母增長』與「低溫發酵 – 拉長發酵時間、累進豐富氣味」兩個變數,給予麵包風味上的變化。而酵母的選擇與添加比例有發酵的結果有息息相關性,這裡所指的預先發酵,就是文章一開始提到的那幾種老麵、酸麵種….技巧。 至於溫度對麵團的影響則是,在麵團處於較高溫環境時,雖膨脹的快 (發酵的快),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容易過度產生酸味 (或過強酒味) 與伴隨著氣孔組織也較為粗糙。因此完美細膩風味,則需要憑藉低溫發酵 (如冰箱的四℃),以拉長發酵時間 (12~16甚至到18小時) 所得。在家動手做歐式麵包,多給一些時間耐心與運用冰箱延緩發酵速度,這就是促成麵包香氣的靈魂。 |